吴耀武受邀参加大外、天外、北二外主办的三场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并做主旨发言

近日,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兄弟高校先后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年会等活动,校长吴耀武应邀参...[详细]

媒体西外

首页   > 媒体西外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汉译与研究”开题

 发布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        

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佛教造像艺术研究是佛教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佛教艺术研究成果颇丰,但缺乏对国外佛教造像艺术研究经典成果的译介,对国际研究的前沿信息及过往成果的了解也较少。5月22日,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启龙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汉译与研究”开题报告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安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建明、南京大学教授王月清、北京大学教授陈明、兰州大学教授阿旺嘉措、陕西师范大学刘全国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韩小忙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黄达远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李杰教授等人担任论证专家。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代表、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学者等参加了本次论证会。

为国内学界提供佛教艺术研究的经典文献

《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不仅从专业角度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印度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日本佛教等众多派别的佛教造像,还结合人类学、宗教学、艺术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解读,并援引了大量汉、藏、蒙、梵、日文文献以及考古发现进行对比。将这一部佛教造像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著作汉译并进行综合研究,为国内学者提供佛教艺术研究的经典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同时,有助于促进中外佛教艺术研究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推进国内佛教造像艺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与理论建设。

首席专家王启龙教授围绕项目研究背景与问题、研究范围与对象、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创新与突破、研究预期目标等进行了汇报。王启龙教授介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汉译与研究”是涉及宗教学、翻译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类研究项目。项目以印度学者罗凯什•钱德拉教授所编撰15卷本《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Dictionary of Buddhist Iconography)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充分研读的前提下,各子课题团队分步骤、分阶段地全面、忠实、准确地汉译全套辞典,为辞典编撰“汉译文索引”,并以钱德拉及其父亲拉祜•维拉的生平著述为基础,完成“中印佛教艺术交流专题研究”。项目将这套享誉国际的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系统译介到国内,并开展相关的综合研究,促进我国佛教艺术研究的同时,推动中印文化交流互动。

本项目以《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的整体汉译和综合研究为主要目标,从辞典汉译及注释、辞典编撰情况及相关词条研究、辞典编著者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研究三个维度展开,包括五个子课题:子课题一聚焦“《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第1-4卷译注”、子课题二聚焦“《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第5-8卷译注”、子课题三聚焦“《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第9-12卷译注”、子课题四聚焦“《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第13-15卷译注及汉译本目录索引编撰”、子课题五聚焦“中印佛教艺术交流专题研究——以钱德拉父子为例”。子课题一至四对全套15卷本《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的汉译与校注是项目的主体,子课题四中的汉译本目录索引是对辞典内容的进一步整理与分析。子课题五是在前四个子课题的基础上开展的专题研究,以辞典内容以及编著者其他代表性论著为依据,从钱德拉父子学术生平研究入手,进行中印佛教艺术交流研究。

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封宗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维忠、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苏发祥分别就所负责的子课题进行汇报,并提出了研究预期。

促进中外佛教艺术研究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评议专家对项目体现出的问题意识、跨学科视野、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论证水平、团队力量、重要价值及学术创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专家们也从项目的整体性、理论话语建构,以及项目研究的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专家们希望通过“《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汉译与研究”这个重大项目,促进中外佛教艺术研究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推进国内佛教造像艺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与理论建设,进而推动亚洲各国以及中印两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文明互鉴。评议专家对项目组出色完成该项目充满信心,同意通过该项目开题。

专家组组长何建明教授表示,在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佛教造像的发展演变是亚洲各国佛教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缩影。《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所反映的佛教造像变迁与传播史,正是中印两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佛教文化交流过程的具体表现和客观描述,从这个侧面可以了解亚洲各国之间,特别是中印之间佛教文化交流的历程和社会价值。该项目将为我国的佛教典籍翻译积累翔实的汉、英、藏、梵文术语词库,有助于推动佛教史、佛教艺术史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也将有益于中印文化经典互译工程的进一步繁荣。项目组预期产出:“《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1——15卷汉译本”“《佛教造像艺术大辞典》1——15卷多语种佛教术语索引”“拉祜•维拉和罗凯什•钱德拉学术成果汇编”“中印佛教交流史资料汇编”以及多篇学术论文等阶段性成果,最终完成专著“中印佛教文化交流史——以拉祜•维拉和罗凯什•钱德拉为例”。并拟用上述500余万字的成果,建立“中印佛教艺术研究文献资料数据库”,通过网络或软件形式向学界开放,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对推动亚洲各国以及中印两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文明互鉴具有重大的意义。

王启龙教授代表项目组致谢,表示将充分汲取各位专家的良言善策,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和内容,按时完成并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相关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5/t20220525_5409630.shtml

媒体西外

更多

西外校报

更多

西外广播

更多

学校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电话:86-29-85319274 传真:86-29-85319000

陕ICP备05001583号-1,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站长统计-当前在线: 0 位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