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外

首页   > 媒体西外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推进多语种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培养优秀外语人才

 发布时间:2022-05-29      浏览次数:        

5月26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研讨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人事处(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同2021级博士研究生齐聚一堂,全校研究生学院150余名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代表,线上同步参加主题为“从研读原著中汲取思想智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学习研讨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及中文繁体8个文版,也于去年九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加快速、便捷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更好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教授黄立波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结合翻译学基本研究方法,介绍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研究可以进行的选题方向。他引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专家的观点,通过具体翻译实例,引导研究生译稿既要忠实原著,也要让读者看得懂,有可读性,还要注意用词恰当,译出原文风格。中国的政治论述在文化层面上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具体内容上也有很大不同。“高举和平对话旗帜”,英语直译是hold high the banner of peace and dialogue,为了使译文更地道,更容易为外国读者所理解,定为champion the cause of peace and dialogue。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 “五位一体”译为Five-point Strategy,这些词汇的翻译都是经过中外专家反复讨论才确定下来的。

黄立波引用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的话说,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需要三种基本意识。第一个就是语言意识。什么叫语言意识?就是要抓住两头,中文一定要吃透,要忠实于作者的核心思想,不是字面的,而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那个实质。同时,译者英文还得地道,译者英文水平不够,也不能准确转达作者的原意。第二个是政治意识。什么叫政治意识?就是译者对这里边谈到的政治理念、国家的基本国策等等,要做到彻底的理解,译者才能找到相应的英文。第三个就是读者意识,受众意识,也是国际视野。“我们这样说外国人能懂吗?”每句话翻译的时候,我们都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们这样表达,外国人是否能够准确理解?他会不会理解歪了?这种例子实际上是很多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丰富、更加系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认真研读、准确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要义,不仅在于做好宏观语篇分析,还在于做实微观语义分析。要做好这两个层次的分析,需准确掌握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需研读经典理论的原著。”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教授徐玉臣介绍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功能语言学英汉对比分析。准确理解是翻译之“信”的基础。功能语言学分析有助于实现翻译之“信”、译文之“达”,有助于译本的海外传播。徐玉臣认为,功能语言学有助于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汪顺玉教授运用文本挖掘的主题模型,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主题结构和分布,并对其中的“发展”主题进行多层次、多维度探索;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友教授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海外发行进行了传播学解读,对多语种版本从策划到编译、从出版到宣发的创新性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我们深入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称句,初步形成了语言哲学的弱式闭环,为民族、原创、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张凌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称句研究,从语言现象出发,对语言、翻译、思维、知识等论题进行历史与哲学考辨,提出语言概称论、体认翻译论、体认概称思维、体认知识论等新观点。张凌说,语言概称论与翻译研究,在继承此前语言观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批判反思,旨在论证语言是体认和概称世界的符号。然后审视翻译,在英汉互译实践基础上,提出体认翻译论,论证翻译是在译者体认基础上,为了一定的目的,对源表征媒介形式、意义或者功能进行概然转换的方式、过程或者结果。语言概称论是体认翻译论的原因,体认翻译论是语言概称论的结果。

“‘三进’课程开辟了外语学习的新天地。”西安外国语大学2021级博士生宋天祎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课堂、进科研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启发。她说,作为外语院校翻译专业的博士生,自己在专业课上与老师们共同研讨如何围绕政治话语中译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家国情怀,成为具有扎实专业能力、深厚学理基础的学术性翻译与对外传播人才。从对政治术语翻译规则摸不着头脑,到慢慢熟悉掌握政治术语翻译规律,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技能和外语表达能力,也深化了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三进’课程既让我思想、专业和能力‘三丰收’,也让我体会到政治术语翻译的智慧与乐趣。”宋天祎表示,信念引领成长,“三进”课程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专业翻译能力,还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让研究生学到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加深了对国情、党情、民情的了解。思想政治方面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自己和周围的研究生真正体味领略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西外大的外语人,我们有使命、更有优势、更要行动”。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雪茹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卷)对帮助国外读者系统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是当前外语类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一流外语人才方阵的根本之举,也是打造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培养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服务中外交流交融的必然选择。作为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我们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专家学者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卷)”文本的深入解读与思想碰撞,以进一步推动全校博硕研究生学深悟透原著原文原理,掌握系统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并为研究型人才开展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译介与传播研究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和思想引领,以更好地承担起让世界读懂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立足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继续创新丰富思政课程形式,深入推进多语种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国际传播实践等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能够准确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成为思想坚定、业务精湛、能力过硬的优秀外语人才。

媒体西外

更多

西外校报

更多

西外广播

更多

学校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电话:86-29-85319274 传真:86-29-85319000

陕ICP备05001583号-1,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站长统计-当前在线: 0 位 ,后台管理